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到底是誰殺了她?《誰殺了她》讀後感

博客來簡介。會寫這篇文,主要是因為獨步出版社辦的活動

東野圭吾在這本作品中的結尾,並沒有直接說出到底誰是兇手,這是一本由讀者找出真兇的古典派(本格派)推理小說。主角和泉康正與加賀恭一郎將所有的證據和兩種推論都呈現在讀者面前,其實書中的人物都知道兇手是誰了,答案也很明顯,只是東野選擇不寫出來,要讀者自己將最後的空白填上。雖然說是要找出真兇,但其實對於讀者來說只是要決定到底誰是兇手而已,因為無論動機和犯案過程,甚至是各種疑點的澄清加賀和康正都推理出來了,讀者要做的事很輕鬆,就只是二選一。

那麼到底誰是兇手呢?以下涉及謎底,還未看過的人請勿反白。不過我可以先講的就是,反正看得人在故事前半段就會知道了(封面設計更是強烈的暗示謎底),這是一本關於左撇子的推理小說。

案件的突破點在於加賀一直提及死者園子是左撇子這件事,在推理小說中出現左手慣用者不算是少見的設定。就本作而言,這個事實之所以這麼關鍵我想原因可以歸納成兩點:第一,加賀提到了撕藥包的方式,很明顯就是在告訴讀者現場留下來兩個藥包的撕痕不像是左撇子做的,換句話說就是嫌犯不知道園子是左撇子所以犯下了製造出假證據的證據。其實從這個觀點來看,讀者可以不管其它線索大膽猜出誰會是最有可能的兇手,但是我覺得東野應該不會這麼無聊,留給我們如此乏味的推理。所以第二點就是,兩位嫌犯之中一定要有一個人也是左撇子,否則藥包撕痕就不會如此重要了,讀者直接從第一點就可以猜出誰是真兇了。這兩點我認為是無法獨立存在的,它們必定得同時成立才能求出唯一解。因為就算我們知道兇手是右手慣用者又如何,只要嫌犯知道園子是左撇子就能輕鬆偽造現場了。

總而言之,讀者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推論誰才是左撇子,我們若可以發現兩位嫌犯哪一個是左撇子就可以排除那個人是兇手的嫌疑了。小說中有兩個人涉嫌謀殺和泉園子,一位是高中好友弓場佳世子,另一位是前男友佃潤一。書裡也告訴了我們,被害者和泉園子是左撇子,只是生活習慣幾乎已經被父母調教成使用右手,除了一些小事情外,所以一般人很難察覺她原來是個左撇子的事實。所以綜合這兩個大方向,自然就可以找出誰是兇手了。

先以第二點來說,認識死者有一定時間的佳世子不可能不知道園子其實是左撇子,因此最有可能沒有察覺到的人只剩下短暫交往過的潤一。加賀曾經問過康正,園子使用刀叉時的拿持習慣,雖然康正沒有完全證實(這個作大哥的也不太怎麼可靠,竟然還回答的模稜兩可),不過我們大概可以得出死者使用刀叉時應該和一般的右撇子一樣(因為已被調教過)。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因為通常來說,熱戀中的男女再怎麼交往短暫,應該都會去吃過大餐;日本和台灣我想都是一樣的,所謂的大餐就是一頓浪漫的西式晚餐(就是吃牛排啦)。我不清楚現實中的左撇子到底是怎麼使用刀叉,不過就慣用的出力方式來說(例如加賀以拆信的痕跡判斷出園子的慣用手),可能會是左手持刀右手持叉。所以如果沒有經過調教,潤一應該可以發現園子其實是位左撇子;但是如果持刀叉的方式也同樣經過矯正過呢?顯然他不會發現。因此從這點讀者可以推論出由於潤一不知道園子是左撇子,所以在故佈疑陣時露出了馬腳。

不過其實最關鍵的還是在第一點,兩位嫌犯,佳世子和潤一誰是左撇子?加賀不斷地提醒康正(同時也是提醒讀者)撕藥包的方式。左撇子撕藥包的痕跡和右撇子不同,根據小說裡的暗示,留在死者房間的藥包的撕痕很明顯是右撇子的撕法;所以不能兩位嫌犯都是右撇子,否則就沒推理的意義了。整本小說從頭到尾都沒有說哪一個人誰是左撇子,甚至東野還刻意的製造出佳世子和潤一都是右撇子的錯覺;佳世子用右手撫臉,潤一伸出右手要警察手冊。但是關鍵在於出力的習慣,少數能夠讓康正直接目擊慣用手出力方式的同樣也是撕藥包的方式,這位唯一的一人就是佳世子,她最後被康正逼得服藥,她撕了藥包。這一個最關鍵的證據也成為了書末康正和加賀的最後一擊,康正說他「親眼看到那一刻」,要加賀可以省去鑑識的程序了。這代表了暗示佳世子也是個左手慣用者,所以她不可能會犯下右撇子的錯誤,剩下的可能就是潤一了。因此綜合以上兩點,潤一不知道園子是左撇子,以及犯案現場留下的藥包撕痕顯示是右撇子,涉嫌殺害和泉園子的真兇就是前男友,佃潤一先生。

雖然從以上得知了誰是兇手,但是我仍然要提出我的質疑。我實在不相信身為男朋友會不知道女朋友是左撇子,這有點扯。生活上再怎麼隱藏,有可能兩個人相處幾個月下來會沒發現到嗎?總不可能一天到晚都在談情說愛吧?雖然說這沒什麼好說的,但我覺得園子沒有告知她其實是個左撇子也是一件非常詭異的事。所以其實東野這樣的安排,有點難說服我。

講完了誰是兇手,我還是得評論一下這本小說。由於東野寫作本書的目的就是要挑戰讀者,所以《誰殺了她》是本非常典型的傳統解謎型推理小說,有人死了要找出兇手。在這樣的狀況下,整篇故事少了很多常見的東野圭吾風格,這本小說就是要讀者推理而已,沒有別的了,不像東野其他的作品會富含更多的人文關懷、寫實推理或是最後的逆轉性。當然這是本著作於1996年的作品,早期的東野非常地古典派寫作就是了。

以上反白的部份最後有提出我的疑問,在這裡我還有另一件事要質疑,我覺得殺人動機實在很薄弱。到底人為何會被殺害,總得要一個適當的理由,而且兇手還不得不為。但是我看不出來那樣的理由足夠構成會犯下謀殺案的動機,當然日本的文化是個非常在意他人眼光以及輿論壓力的社會,不過也不至於非殺人不可吧?更何況所謂的翻拍畫質通常也是不甚清楚,有辦法拿來要脅嗎(當然如果直接拿母帶又是另當別論了)。東野圭吾一直以來都在犯案動機上盡可能的寫實化,但是我覺得這本小說並沒有,不過這好像也不是《誰殺了她》的重點就是了。

話說決定性證據當中,其實我一直對燒毀的週曆和照片非常在意。加賀提到慣用手,那在「燒毀」這個動作上應該也是同樣才是,雖然並沒有出到什麼力,但我不覺得左撇子會改正這種習慣。我是右撇子,所以當我真的要燒什麼東西時會以左手持物,右手點打火機;如果是左撇子,當然我不知道現實上的左撇子是怎麼作的,我想應該會是反過來吧?右手持物,左手點打火機。也就是說康正從現場回收的燒剩的週曆和照片同樣也可以判斷慣用手問題;因為如果是右撇子,通常都會從東西的右邊點打火機開始燒,應該很少有人是從中間燒吧?若是左撇子,就是從左邊了。既然現場遺留的是燒剩的紙張,那從紙張遺留的部份,是左半部還是右半部也可以找出兇手的特性。就算兇手並沒有以正面的方式拿持照片或週曆,也就是上下顛倒拿,這也不影響結論,因為不可能有人也無法從手拿持的地方點火燒,這時候就可以從指紋來判斷兇手是用哪隻手拿的。可惜小說中沒有對這一點做進一步的澄清,但是我認為這應該也可以成為關鍵性的證據之一。

在閱讀這本作品之前,我已經知道身為讀者就是要找出誰是兇手,老實說我本來一開始想得非常複雜的。東野圭吾很喜歡去塑造「惡女」形象,《白夜行》、《幻夜》甚至是《聖女的救贖》都是如此。因此看到二分之一時,其實我心中想的是會不會其實反而是被害者故佈疑陣,將自殺刻意偽裝成他殺現場,藉此將兩位嫌犯送上法庭達到最後的報復目的,完全是十足的惡女!只是沒想到原來這本小說的佈局很簡單,是我想太多了。不過如果東野是用這樣的方式寫作的話,我覺得或許可以使《誰殺了她》更有爆點,更有推理的價值。

沒有留言: